在打盤四分之一處均勻刷入少量水,以水為粘合劑,使模具濕潤,均勻粘上藥粉。刷水、加粉、打盤……不斷重復。
這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桐君閣傳統丸劑制作技藝的操作步驟,也是這項技藝的區級傳承人蔡蘇最熟悉的工作。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蔡蘇與小小丸劑的故事。
初心 耳濡目染與理想種子
說起蔡蘇,40歲的他有各種頭銜。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桐君閣傳統丸劑制作技藝區級傳承人、重慶市巴渝工匠、涪陵區拔尖人才、南岸區江南能手……
蔡蘇與中藥結緣,是因為他的舅母。舅母是老一輩桐君閣人,蔡蘇小時候,常從舅母那里聽到桐君閣藥廠的故事,也聽說過桐君閣的手工泛丸制作技藝。因為從小耳濡目染,蔡蘇在求學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藥物制劑專業。1999年,他從重慶醫藥技工學校畢業,便到了太極集團重慶桐君閣藥廠工作。
“好好干啊,以后我們買的藥丸可能就是你做的呢!”
“桐君閣藥丸沒得說,吃了很有效,你在藥廠干一定會有出息。”
看到周圍的人因為一顆小小的藥丸,便給予一家藥廠這么高的評價和認可,蔡蘇心里又驚又喜。驚的是,沒想到一顆小藥丸牽動著這么多百姓的心,喜的是,自己選對了努力的方向。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把藥丸做好。就這樣,為百姓制作好藥的初心悄然種在了他的心間,從此便踏上了一條與制丸技藝“較真”的漫漫之路。
使命 一雙巧手與技藝傳承
剛到藥廠的第一年,蔡蘇便跟著師傅學習丸劑的制作技藝。從揀選不同藥材到每道工序制作要領,蔡蘇都學得極其認真。然而真到自己獨立操作時,他才知道這并非易事。
起模是手工制丸的第一步,也是決定丸藥成型的關鍵一步,可恰恰這第一步就難住了蔡蘇。因為基本功還不夠扎實,做出的藥丸達不到要求,蔡蘇沒少被師傅嚴厲批評,但這讓他意識到精湛的技藝對于藥丸制作的重要性。此后,只要一有時間,他便扎進車間勤加練習。一次又一次的刷水、加粉、打盤,無比枯燥的操作,考驗著他的耐性,但也磨礪出他日漸精湛的制丸技藝。
桐君閣藥廠一直堅持著手工泛制法的制丸工藝。在操作過程中,從藥粉到成丸,工序很重要,掌握粉和水的比例更是需要時間和經驗的沉淀。因此,泛丸技師的技藝水平高低,將直接影響丸劑最終的質量。蔡蘇非常理解師傅嚴苛背后的良苦用心:“我知道師傅對我嚴是為我好、為藥廠好,咱不能砸了桐君閣的百年招牌??!”
經過近7年的不懈努力,蔡蘇終于能夠制作出成型好、均勻度高的丸劑,丸劑經他的手一捏、嘴一嚼,即知水分多少,崩解時限多長,與水分儀檢測結果相差無幾。
創新 小小藥丸與藥廠共成長
桐君閣創辦于1908年,實行前門開店,后門辦廠,歷代桐君閣人嚴守古法炮炙,精心制造成藥,所產丸劑質量好、療效高,故民間稱道:“熊長泰的痧藥(眼藥),伍舒芳的膏藥,桐君閣的丸藥,壺中春的丹藥”。
在醫藥工業化時代,如何將中藥產業發展壯大?怎樣把好藥帶到老百姓身邊?那就必須在傳承的基礎上,謀求現代化的創新!
2016年,桐君閣藥廠在涪陵李渡新建了綜合制劑車間,引進智能丸劑生產線,將傳統工藝與智能制造完美融合,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實現了丸劑生產的智能化。新設備需要不斷調試,而員工技能參差不齊,作為黨員的蔡蘇迎難而上,一次次試、手把手教。在攻關期間,他幾乎天天泡在生產線上,一個多月才回一次家。
手工制作和生產線生產,前者憑借個人經驗,后者則需要精確原輔料配比。為確保重差標準、水分標準、溶解性等符合國家和藥廠要求,蔡蘇帶領團隊不斷地嘗試。1公斤、2公斤、10公斤、30公斤、100公斤……憑借長年對各種劑型品種特性的了解和制作經驗,他們一個品種接著一個品種逐一探索工藝,重新制定工藝參數,調試設備,優化流程。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新生產線在3個月內實現了產品生產認證,不到半年時間就達到了正常產量。
? 現代化的工廠,自動化的機械,完美地把提高產量和提升質量合二為一,桐君閣傳統丸劑制作技藝與現代化生產手段相互融合,每天都有數十萬盒中成藥發往世界各地。
蔡蘇認為:“傳統技藝的傳承不是因循守舊,它需要不斷地超越和創新,才能被賦予新的生命,煥發新的活力。”傳統丸劑制作與智能產業發生“化學反應”,變化的是制作模式,而不變的是那份堅守的匠心。
傳承 褒獎證書與一顆赤誠心
多年與丸劑制作打交道的日子,讓蔡蘇深刻地認識到,推動工藝傳承與技術創新的有機融合是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他努力的方向。蔡蘇帶領著團隊在工藝改進上精益求精,2010年改進了麻仁丸溶解問題,2012年又攻克了強力天麻杜仲丸泡罩藥丸的粒差均勻度問題。2019年,“蔡蘇丸劑制作人才導師工作室”成立。他親自剖析技能操作要領,手把手開展培訓,至今已培養丸劑技術骨干5名,丸劑技術后備人才32名。為了保證公司丸劑品種的多樣化和質量的穩定性,蔡蘇還帶領工作室人員進行了多個丸劑品種的技術攻關,解決了“塑制法強力天麻杜仲丸溶解時限”、“西黃丸塑制法攻關”等技術難題。
圖:2019年11月,蔡蘇在“蔡蘇丸劑制作人才導師工作室”授課
一路走來,蔡蘇獲得了很多榮譽。2014年,他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桐君閣傳統丸劑制作技藝區級傳承人”,2019年,入選“重慶市巴渝工匠”,還被評為“涪陵區拔尖人才”“南岸區江南能手”。他曾先后5次被評為公司“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個人”,他所帶領的班組3次被評為公司“先進班組”。一個個榮譽,是對他20多年深耕技藝的褒獎,也是桐君閣藥廠傳承發展的寫照。
習近平總書記說:“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一定要保護好、發掘好、發展好、傳承好。”“百年老字號”桐君閣正是秉承“修合雖無人見,誠心自有天知”的經營理念,恪守“品貴不減物,制繁不省工”的質量原則,潛心制作“高品質、高療效的傳統中藥”。從歷史中走來,在延續中開拓,于創新中發展,讓傳統中醫藥煥發出新活力,讓優質中醫藥走進尋常百姓家。而這,正是因為有了許許多多像蔡蘇一樣堅守初心的匠人和像桐君閣一樣深耕細作的企業。他們堅定文化自信,與時代同行,守護國人健康,讓中醫藥走向世界,他們用行動宣誓:匠心筑夢,砥礪前行!
撰稿:辦公室
審核:羅章敏
編輯:舒蕾